我从医30余年,深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不容易,尤其是德艺双馨的好医生更不容易。结合我的成长及从医经历,下面我就从情感、语言、技能、耐心与容忍几个方面谈谈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医德素养。
一、情感素养
南齐诸氏遗书中说:“夫医者,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。”所谓仁爱,我的理解就是要对病人怀有仁爱之心。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,即便是精神分裂症这样的重症患者也不例外,假如医护人员能发自内心地关心、爱护有着情感淡漠症状这样的患者,他们也会本能地作出反应,本能地知道哪个医生、哪个护士对自己好。精神卫生工作者要热爱自己的专业,对工作极端负责。古代名医孙思邈说:“皆如至亲之想”,古人尚能如此,我辈更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。这些都是服务好病人的首要条件。作为医护人员,要培养稳定的情感,健全的人格,在病人面前要善于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,因为工作人员的情绪往往是病人观察的特别对象,极易在病人身上产生影响。在诊疗护理过程中,医护人员要善于适应和处理各种复杂情况,在病人面前要表现出坚定的信心,热情而又严肃,亲切而又不失稳重,以充满希望的乐观情绪,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朝向好的方面转化。
二、语言素养
有人这样说:“医生有两件东西能治病,一是药物,二是语言”,的确是这样,确切的语义,和蔼的态度,清晰的语音,对病人来说如同一剂良药。绝大多数的心理治疗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,如认知治疗、暗示治疗等等,医护人员应掌握沟通技巧,多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。说话要有分寸,不可有轻率言论,应该说的就说,该保密的保密。对精神病人发病时的病态表现切忌议论和嘲笑,从内心深处懂得尊重精神病人,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。
三、技能素养
医护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,应对自己的专业负责,不断学习,追求上进,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,才能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病痛。医生的每一次查房,每开具的一个医嘱,护士的三查七对、打针、发药等等,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,稍有疏忽,可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、残疾乃至死亡,这方面的教训尤其深刻,值得每一个医护人员铭记。
四、耐心和容忍素养
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在其急性期,往往有行为紊乱、情绪失控、思维混乱、丧失自知力等症状,面对他们,医护人员要有克己的精神,更要有耐心和容忍。在病人生活不能自理、拒绝治疗时,工作人员往往要耐心地喂饭喂药,在受到病人无端谩骂、甚至攻击时,还要继续治疗,不管病人身上多么脏臭,要给病人洗澡擦身,这靠的是极大的耐心和容忍,和对病人发自内心的爱。
最后我浅谈我的感想,作为医护人员,上述各种素养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,而是长年累月不改初心、不断砥砺前行的结果。我们切不可高高在上,以救世主的态度来看待病人,的确,患了精神病是不幸的,精神病人是最值得同情的,但同时也应看到,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,和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。因为任何一个人,都不可能对精神疾病有绝对的免疫力,得了病,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、关爱和治疗,难道不是这样吗?有了这样的认识,在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的引导下,不断淬炼自己的心性,培养良好的医德素养,为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。